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http://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205/t20220520_5885948.html | 作者:sactc382 | 发布时间: 2022-05-23 | 1115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2025年)》、《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地区之一,产业基础完备,发展环境优良。“十三五”时期,天津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和政策引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天津海水淡化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特色突出、技术应用全面、发展需求迫切,综合实力全国领先,为“十四五”时期海水淡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天津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拥有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以及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申请专利近200项,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膜材料研发等多项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天津市海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中试实验区主体建设完成,海水淡化技术研发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

装备制造基础良好。天津拥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设计咨询、工程总包、检验检测、综合利用的企业和机构,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较齐全。“十三五”时期,海水淡化装备被列入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领域,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在超微滤膜制备、海水水处理药剂生产、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设计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国内占有显著市场份额,部分产品性能与国际水平相当,具备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工程规模居全国前列。天津是国内唯一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均得到应用的地区,正常运行的海水淡化工程3个,工程规模30.6万吨/日,占全国的18.5%,位居全国前列。大港电厂2×3000/日多级闪蒸、北疆电厂2×10万吨/日低温多效蒸馏、大港新泉10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均为当前国内最大多级闪蒸、低温多效蒸馏、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应用场景齐全。

综合利用特色鲜明。天津海水淡化工程产品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少部分用于市政供水。北疆电厂作为全国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率先实现海水淡化水对城市市政管网供水,并依托汉沽盐场开展浓海水制盐和海水提溴、提镁等产业化应用,形成“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