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标准“软联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建设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聚焦先进制造产业国际化需求,深化与共建国家在重点领域标准化合作、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供给力度、积极实施一批标准化能力建设合作项目和海外应用试点。以标准互联互通,服务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谢谢!

极目新闻记者提问: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制造标准在引领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模式变革、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引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以标准引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共同构成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制定了涵盖智能装备性能测试、安全要求以及工业软件功能规范、互操作性等系列标准,提出智能化产品关键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引导企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标准引导,推动了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例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们制定了面向人机协作的工业机器人设计规范,工业机器人柔性控制、生产环境通信架构等标准,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以标准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产线、车间、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阵地,聚焦这一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我们制定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国家标准,例如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等,这些标准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路径。目前,我国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据统计,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前沿领域标准研制,深化标准与产业政策协同,持续以高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保障。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提问: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我们知道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前瞻布局“10+X”未来产业,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积极探索、精准发力,那么,面对未来产业的“未来之问”,江苏是如何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的?今后还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