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来源: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10/content_7043504.htm | 作者:sactc382 | 发布时间: 2025-10-09 | 629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浙江诸暨枫桥古镇,一块清代古碑,记录了一个矛盾调解的故事:当时枫桥商业繁荣,挑夫之间产生了矛盾,县里请来有名望的乡民调解,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结合: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以史鉴今,资政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机融入政治实践,厚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文底色。

六尺巷里天地宽。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考察,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

“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次引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加强纪律建设,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法者,治之端也”“德者,本也”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国际场合多次呼吁“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力量,浸润在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但表现为对她的河山、民族、历史、文化难割难舍的依恋之情,还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的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抛洒热血的献身精神。”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曾深情表达爱国之情。

“前一段,我再次看了一些抗战家书,的确感人至深。”

2015年9月,北京中南海,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字一句读出赵一曼烈士的家书——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代代爱国志士为救国救民舍身成仁,其事迹其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是激发团结奋进之志的宝贵资源。

9月3日,天安门广场,方阵如山、气势如虹。一场盛大阅兵仪式,让全体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从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一场场纪念大会和重大活动凝聚人心、激发斗志。